3 国子小衙内-《北宋小饭馆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003
    国子监。
    崔琢坐到讲堂,实在饿了。
    昨儿爹考教功课,他没答上来,挨了板子。
    爹骂他成日只知招猫逗狗,不学无术,罚他不许用膳,停了他的车轿,让他自个儿上学。
    娘一个劲儿抹泪。
    崔琢瞪着眼睛一夜没睡,更子一响便带着元英和元宝出门了。
    早膳也没用。
    任娘在后头追着也不停。
    他烦。
    “定是西院里的在相公跟前说郎君坏话!”元英一路气呼呼的。
    崔琢一声不吭,“馒头呢?”
    元宝忙从书笼里拿出来,“郎君,还热乎着。我用暖炉煨着呢。”
    元宝打开油纸,一股甜滋滋的奶香味儿飘出来。
    崔琢接过,并不觉得这种贱食能有什么滋味儿,早上天黑黑的,那小娘子冻得直跺脚,挑着担儿怪单薄,他想起冬日里娘总等在爹书房外,孤零零的。
    “那小娘子声音真好听。”元英也看不上这种贱食,但不敢在郎君跟前嫌弃。
    他准备一会儿出去买曹婆婆家的肉饼,油滋滋的饼皮,满满的羊肉馅,那才叫一个有滋味。
    崔琢咬了一口,顿了一下。
    元宝嘴里咬着蜜枣馅儿,眼神一呆,狼吞虎咽起来。
    崔琢三两口将一个馒头吃完,又拿了一个蜜豆馅儿的。
    “郎君,这馒头比家里做的还好吃!”
    崔琢不言,只一味吃,又拿起红糖馅儿的。
    不知是太饿还是怎地,他觉得这馒头滋味好得出奇,停不下来。
    旁边伸来一只手,拿走一个馒头,主仆三人抬头,却是满头大汗的谢家四郎。
    “又起迟了!”谢四郎将馒头塞嘴里,一屁股坐到前面位子上。
    “崔四,这馒头是你家厨娘做的?忒好吃了!放了牛乳吧?好浓的味儿!回头我也叫家里做。”谢昀回头,三两口吃完,“还有吗?”
    崔琢面无表情,“你拿的是最后一个。”
    他幽幽地看着谢昀。
    元英忙道:“馒头是一个挑担儿的小娘子叫卖的,就在水柜街。”
    他倒有些后悔没尝一口了。郎君和谢郎君都喜欢,滋味定是不错了。
    他将郎君的笔墨纸砚摆好,趁博士来之前跟元宝去外头了。
    讲堂里不许留人伺候。
    “那馒头滋味比曹婆婆肉饼还好吃?”
    元宝砸吧嘴里滋味,傻笑,“比肉饼好吃!”
    元英肠子都悔青了,不由瞪他一眼,“也不知给我留一个!”
    元宝挠挠头。
    *
    “爹!我回来啦!”
    黄樱满头大汗,担子放在门口,直不起腰。
    黄父丢下手中修理的车轮,忙走来接过担子,被重量惊了,“麦面?”
    黄父手掌粗糙宽大,沉默寡言,担子在他手里轻飘飘的。
    “是呢!碰上外城太平车驮来卖麦面的,比面铺便宜呢!”
    黄樱跟着黄父将担子挑到厨房,将面袋放好。
    黄父打开各个袋子,吃了一惊。
    黄樱跑到娘的屋里。
    苏玉娘正坐在窗边替人缝补衣裳,真哥儿在床里边爬来爬去。
    她如今腿脚不利索,给水柜街染工缝几件衣裳也能赚几文钱,算是个进项。
    她隔着窗子听见了,“哪来的钱买恁些麦面?”
    黄樱上午一共做了四笼屉九十五个馒头,试吃了五个,赚了足有450文钱。
    买枣花了5文,红豆花了5文。鸡子20文,猪膏20文,布袋20文,麦面7文,还剩373文钱。
    成本只有两捆柴。
    麦面和馅儿都是空间里的。若是自个儿买原料,利润大概只有一百文。首先,糖的价就不便宜。
    她将钱倒进娘缝衣服的笸箩里。
    哗啦啦的声音惊呆了苏玉娘。
    黄樱压低声音,“娘,我今儿做的红枣馒头都卖啦。明儿我接着卖。”
    “怎能有这样多?”
    “今儿人多。馒头比炊饼卖的钱多些,一个卖五文钱。”
    苏玉娘咋舌:“五文钱!能买两个半炊饼了!也有人能买?”
    “能呢!”
    “乖乖。”
    苏玉娘给她擦汗,“叫你歇着不听!你爹找了几条街都不见!”
    她突然发现不对,抓着她转了一圈,眉头吊起来,“你的褙子呢?”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