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陷阱-《复苏时代的猴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夜幕退散,东方乏起一层鱼肚白。

    由于太阳还没上班,所以丛林稍显昏暗。

    这是一颗直径过米的大榕树,粗壮的气根像藤条一样垂落地面,密密麻麻,形成一张张树网。

    距离地面五米多的地方,孙浩在树洞里睡得正香。

    昨夜狐狸跟过来后,蹲守到半夜,不时嚎叫两嗓子,吵得他心烦。

    真不知道哪来的深仇大怨!

    过了一会,鱼肚白像是被捅了一枪,倏而见红,并且血迹慢慢扩散,很快就红了半边天。

    各种鸟儿像极了吃瓜群众,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。

    孙浩迷迷糊糊的醒来,揉了揉双眼。

    早起的猴儿有虫吃,懒床要不得。

    小心翼翼的下树,没有突然蹿出个狐狸,看来狐狸是真走了。

    太阳刚冒头,散发着柔和的白光。

    趁着清晨凉快,适宜挖土,孙浩决定先去挖陷阱。

    榕树西方向六十多米的地方有处天然大石坑,坑中有水,有水的地方便就有动物喝水。

    前天他探查周围环境,发现水坑,当即便生出挖陷阱的想法。

    经过两天努力,水坑旁边的泥地已经被他挖出一个长两米,宽一米的陷阱雏形。

    为了防免动物警觉,他故意将新土抛的到处都是,并疯狂破坏周边草丛植被。

    陷阱无论怎么掩饰,都会留有痕迹,当其他地方完好无损时,动物就会本能的绕开。

    相反,如果四周全部遭到破坏,同样会引起动物警觉,但水坑就在,总要喝水。

    除非寻找新水源,否则它们只能小心谨慎饮水,当发现没有什么危险后,便开始渐渐习惯,放松警惕。

    石坑边,孙浩折断一根草苇吸水。

    草苇是芦苇的亚种,叶片狭细,根系发达,极耐干旱。

    这种植物长不高,并且苇干非常细,基本上没什么经济价值,地位和杂草差不多。

    精贵的东西难伺候,越低贱的反而生命力越顽强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