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其次是像“流星”一样受到众人好评的中路战术“暴风眼”(eye of the storm )。 “简直像是为克里斯·韦伯量身打造的战术。” 这是赵远征说的。 尼尔森却说:“不对,克里斯完成不了这个战术,他的多余动作太多了,在我看来,只有拉里才能成为暴风的眼睛。” 通过他们的话,你可以知道,“暴风眼”是专门为内线居中策应设计的战术。 可是很快,大家发现,“暴风眼”和其他两个战术是相互串联的。 只有当“流星”战术打到“鲸落”的点上,“暴风眼”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。 这意味着,“暴风眼”的执行难度是最高的。 这三个全新的战术体系让伯德入迷了。 “你为什么当初不在波士顿提出这些?”伯德有点不高兴。 因为这几个战术看起来都很适合他。 谁知,路易却说:“当时我还年轻,没想过这么复杂的东西。” “所以,你没机会实现了,你错过了我,我是唯一能做到这些的人。”伯德自傲地说。 “也许吧,谁知道呢?如果我没执教过你,我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灵感。如果我没有在纽约取得空前的成功,我也不会想要做出改变。这就是人生,我们被生命所给予的一切早在暗中标明了价格。” 伯德直直地看着路易,许久后说:“我会去看《肖申克》的。” “你真该去看,哪怕不是为了弄清楚芝华塔尼欧的意思,那也是一部好电影。” 随后,助教们看到了最后一部分。 路易将这个战术命名为“圣殿”(the temple)。 “为什么我感觉,有点熟悉?”布登霍尔泽疑惑地问。 卡莱尔点头道:“是的,有‘流星’的感觉。” “还有点‘鲸落’的味道。”尼尔森说,“路易把主持战术的人称为‘圣使’,可是,我们如何能知道谁是圣使?” 赵远征试问:“比如benj?” 尼尔森嘲弄地说:“我可不觉得benj可以在低位成为圣使啊,他的背身组织一直是弱项。” “难道这是为kg设计的?” 卡莱尔不解:“如果是为kg设计的,为什么会有在弧顶发起的战术?” “为什么会有在底角三分线外的终结点?” “为什么会有左右角的发起点?” 众人突然沉默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