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县里今年的用地指标紧张,东挪西凑之下只能给凌志电动车公司一期200亩地。200亩就200亩,凌云表示理解县里的实际困难,再说也不能为难自己师母不是,凌云答应了。 可是选址上凌云否定掉了县里的建议。 县里建议的选址是在凌云家村子边上。凌云家所在的村有一个油膏厂和一个预制品厂,是村集体的产业,不过现在早已都倒闭了,荒在那里。 这两个小厂子边上还有个大水塘,可以填平了去,再挪点村子的集体建设用地,给凌云凑两百亩。 土地由县里出面收储给村子补偿,转成工业用地后卖给凌云,价格倒是很便宜,才5万一亩。 凌云不同意的理由是,厂子在未来三年内还上马二期工程,以后还要有配套的生产厂落地过来,是要打造一个工业园区的,用地面积至少要预留出2000亩的规划。 老家村子这边的这个选址周围都是良田,日后都是基本农田,在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的将来,凌云日后的工厂扩建肯定会受到影响。 虽然凌云知道未来老家这边还是被开发成了工业园区。但是那是10年之后的事情了,再说那个工业园区面积还不到1000亩呢,属于市一级的工业园区。 凌云的规划是自己这个工业园区要做成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,怎能不在预留发展用地上面多留个心眼。 再说了,华夏农村的一部分人的德性凌云太了解了。外商投资来拆迁村子的话,村民可能兴高采烈地就搬了。 同样的条件换成是凌家的公司拆迁村子的话,村子里一些人就要动歪心眼了,他们就要人为制造阻力和麻烦了。 说白了,有些人就是见不得身边的人过得好了............... 凌云的选址是在县城城西,临近于铁路的一片荒地。那片荒地里沟渠横杂,土地盐碱化、沙化严重,种啥都长不好,不属于基本农田,顶多就是一般农田。 这片地凌云拿下的话坏处是开发成本较高,要把横杂的沟渠取直护坡做成园区内的景观河,还有部分做成暗渠充当排水道。 不过好处是,这片地够大,开发阻力小。 不过县里对这片地早也有规划了,这片地县里的规划是做一个物流产业园。本县蔬菜产业发达,县里规划把这片地做成一个农产品物流园,依托铁路、发展陆运,集合本县以及临近几个市县,向江南地区输出新鲜瓜果蔬菜...................... 陈蕙兰一时犯了难,一边是几乎等于自己半个儿子的凌云,一边是县领导交代的全县发展大局,她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....................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