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煮好了,弄一个大碟子先装猪肉盘好,鸡取出背部向上放上面,内脏摆在鸡的周围。 这是主要的祭品。今天是粽子节,祭品当然少不得粽子。 水果是可要可不要——但古时有钱人家应当是要的——封燊觉得不能差那么一哆嗦,就弄了两个大苹果摆上。 祭品、酒杯酒壶摆在祭坛上。 摆上祭品,鸡头要朝着拜祭对象。酒杯摆放也是讲究的,三个酒杯一字排开。然后斟酒,从右到左。再上香烛,先敬一次酒,然后再续上。化元宝,然后再一次敬酒。 若是以往,做完这些之后,还应该放鞭炮的。 但现在不许燃放烟花爆竹。只能免了。 最后,敛衽三鞠躬。 礼毕! 收祭品。 你以为这就完了? 不,还有其他地方,都要上香。当然,不是在哪里都随便上的。按照溪口村的风俗,应当去村口上一炷香,还有旁边的大榕树该上。 还有村子后面鸡笼大小的土地庙…… 封燊都去了。 回到家后,直接农庄铁门外向了一炷香。然后回到宅子大门,在边上的门神排位也上了一注。 这是敬门神的,据说能求得它将邪魔挡在门外。 这一套下来了,祭神活动才算是结束了。 至于是不是真的有用,鬼才知道。反正就是一种乡村习俗,随大流而已。 封燊做那些,只是想让一切更像是过节的仪式——仪式感真的很重要。 虽然迷信要不得,但……总不能吃个粽子就当作过端午节吧,是不? 其实,封燊觉得世界上所有的民俗节rb就是为了搞迷信活动才出现的。 要没有那样的迷信风俗。清明、端午、中元、中秋、重阳、除夕这些民俗节日,早在八百年前就消失了。 至于什么哀思,什么团圆,只不过是后来吃饱饭没事干衍生出来的。 封燊可不管那些,搞完迷信活动之后,就对着祭品考虑怎么吃了。 一只鸡,杀好了也还有四斤多。就这只鸡,他就肯定吃不完。 而且还有一块两斤多的肉呢。 正儿八经地拜祭了祖宗灵牌。这下,整个端午节,最后的仪式,就差一样了——一家子搓一顿好的。 一家团圆嘛……对封燊是真的真的没半点难度…… 事实上,今天的菜怎么做,都比那个为难他。 最终,他看着鸡嘀咕了一声:“至于你,就做个黄焖鸡块吧。” 不管是鸡还是猪肉,水煮过之后,直接炒都会比较柴。 所以封燊打算将鸡焖透了,吃着也能爽口嫩滑些。 至于猪肉,当然是做回锅肉了啦。 说起回锅肉,据说起源就是拜祭祖宗之后分的猪肉。 祖宗太多,拜祭完了,猪肉都馊了。就算没馊,拿回来也不舍得一顿做了吃,剩下的放着也有了味道。 那怎么办?下重料,用调味料掩盖那味道。 于是回锅肉就出现了。 至于是不是杜撰的,封燊也不清楚。不过水煮过的猪腿肉,除做回锅肉之外,他也想不到其它做法了。 除了祭品要吃到嘴,象征得了祖宗庇佑之外,还要做一个笋干,一个木耳。 那也是有说法的。溪口村这一带,过节必有的两道菜。 据说吃了笋干,就顺顺利利的。 所以,在过节时,吃饭的人,要首先吃一口笋干——不管你喜不喜欢吃。 至于木耳……好像是说,吃了木耳,就能有目有耳,明辨是非好坏,好趋吉避凶。 封燊还是愿意随俗的。 只是菜做好,摆好了。偌大的餐桌,就他一个。平日里,一人吃饱全家不饿,倒是没什么感觉。但在今天,这仪式感……封燊觉得变成了讽刺。 他举起筷子,夹了块鸡肉啃了一口,明明闻着香,到嘴巴却觉得寡淡得很……总之,他想学曹阿瞒念两句:鸡肋…… 他将鸡肉放回碗里,取出一瓶黄酒。 系统说,是十八年陈酿的。 开了,独斟一杯,看着一桌子的菜,有点孤独。 封燊拿出一个小纸包,捏一丁点黄色的东西,放进酒杯。然后大大一口黄酒下肚……果然,闲适生活,更容易多愁善感。 以往,他总是多思,过节也从没有过什么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。 尤其是在工作之后,忙到根本没时间过节。 现在停下来了,突然感觉有些孤独了? 看着周围贴着餐桌摆得整齐的椅子,封燊将剩下半杯黄酒干了。 再倒一杯…… 又一杯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