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千万负翁的穷开心-《签到使我幸福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魏士进不会杀鱼,但吃过的鱼就太多了:“这是淞江鲈鱼?”

    “是松江鲈鱼。”

    封燊本来是想让他杀那条鲤鱼的。淞江鲈鱼不是熟手,不会杀。

    说实话,他也没杀过淞江鲈鱼。但他却会,因为他有系统。

    魏士进弯着腰看了一会:“这么大,野生的?”

    “松江鲈鱼,是二级保护动物,但仅限野外种群。这是人工养殖的,可以吃。”

    “养殖的我吃过,可没见过这么大。而且,味道也就一般吧,说它好吃吧,味道还算可以,说有多好吃吧,也是名不副实。”

    松江鲈的名头很大,这鱼可不只是在松江出产。从东南亚到东北亚都有。

    它是一种降海洄游鱼类。

    所谓降海性洄游繁殖鱼类,是相对溯河性洄游而言的。

    那些诸如大马哈鱼,它们在江河里里出生,去海里长大,长大了从海里回到江河出生地繁殖。这种洄游方式,就是溯河性洄游繁殖。

    淞江鲈鱼是在海水里出生,跑去淡水中长大,繁殖时回到海里。这种洄游模式,就是降海洄游,与溯河洄游正好相反。

    其实,淞江鲈鱼并不是鲈鱼,甚至不是鲈形目的鱼。它属于鲉形目跟海里的鲉鱼血缘更近一些。样子也更相似。

    鲉形目的鱼,大部分是海水鱼。

    而淞江鲈鱼显然是淡水鱼。

    淡水中可以隐藏的地方更多。而且天地更少。不得不说,对于是松江鲈这种小型鱼来说,是相当不错的进化策略。

    它的祖大概进化过程中努力适应了淡水生活,但又没能完全进化,所以繁殖时依然需要回到海水环境。

    只可惜,它的祖先们没预料到会出现人类这种玩意。

    从古代开始,松江鲈就被视作美食。

    譬如在《后汉书·左慈传》就有杜撰了一个左慈装逼的故事,这个故事就有写到淞江鲈鱼。

    故事里说的是,人【2】妻爱好者曹阿瞒举办宴会,大概是刚做了一回隔壁老曹,所以有些踌躇满志:

    “今天高朋满座,你们可谓是有口福了,天下珍馐老曹我都有准备。只可惜没有淞江鲈鱼。”

    松江当时属于东吴,而且东吴的精华之地。

    老曹这话的潜台词,其实是:你们这帮扑街,老子想吃松江鲈鱼了,还不快卖力点帮我干掉孙权?

    左慈在座,大概是觉得打战不好,就要来水盆钓竿,然后在铜盆里钓出一条松江鲈……

    反正故事里说的,就是左慈各种神通牛逼。

    《后汉书》的作者是谁来着?

    不管是谁,反正他头发长见识短:看松江鲈鱼以松江为名,就以为是松江特产。

    老曹要真想吃,不管是在淮河还是在华北各条河都能捉到。

    当然,那只是故事。

    但那个故事就说明了一个问题。

    既然身处南北朝时代作者能杜撰出那样的故事,说明当时已经将松江鲈视作珍馐。

    古代捕捞技术不发达,但在现代,松江鲈鱼在人类改天换地的进程中,还有为了满足口腹之欲的目的下,濒临灭绝了。

    不过还好,这个年代喜欢复古。

    连‘童子尿煮鸡蛋’这种黑暗料理都能成功申遗,更何况是松江鲈这种上了《二十四史》的美食?

    松江鲈鱼理所当然要成为必须继承弘扬的历史文化美食。

    于是它被拯救了。

    不仅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,全面禁捕。还让人类花费十多年时间,将它人工繁育了出来。

    当然,那也有经济因素。

    12年人工养殖刚搞成的时候,一条松江鲈出水价至少两百,一斤几乎卖到两千块钱——哪怕公家买来增殖放流也是这个价。

    据说第一批批量销售的松江鲈鱼,有十二万尾。那就是两千四百万的产值。

    而在酒店吃,更加是四百块钱一条。一咕噜的,味道还没尝出来就吃完的四百块。

    然后又增加了四千八百万的GDP。

    现在的价格,没有那么高了。

    因为养殖规模扩大了不小,而且很多人吃过之后,这种鱼的神秘感没了,味道也没期待中那么美好。

    不管怎么说,事实是如今一条松江鲈鱼的出水价,已经跌到一百左右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